当前位置:首页 > 国际 > 正文

破除险资社保权益投资阻碍 六部委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

  • 国际
  • 2025-01-23 00:32:03
  • 20

  稳定和发展资本市场又传重磅利好,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实施方案出炉。

破除险资社保权益投资阻碍 六部委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

  据证监会1月22日消息,中央金融办、中国证监会、财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监管总局六部委联合印发《关于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工作的实施方案》(下称《方案》),主要包括五方面举措。

  《方案》提出,提升商业保险资金A股投资比例与稳定性,优化全国社会保障基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投资管理机制,提高企(职)业年金基金市场化投资运作水平,提高权益类基金的规模和占比,以及优化资本市场投资生态。

  在受访人士看来,上述相关举措落地对推动险资、养老金、企业年金等长期资金入市意义重大,对促进资本市场健康稳定发展也将起到积极作用。

  中国政法大学商学院金融系教授胡继晔对第一财经表示,此次《方案》进一步将此前推动长期资金入市以及深化养老服务改革发展等一系列政策意见落到了实处,有助于解决三支柱养老金等长期资金投资回报以及考核周期短等问题,对于保险、基金以及资本市场都将带来利好。

  一名保险公司投资负责人表示,此前保险资金在权益投资领域,受会计核算、绩效考核及偿付能力约束等诸多因素制约,实际股票投资比例仍低于政策上限,具有较大的提升空间。此次《方案》双管齐下,从资产需求端与供给端同步发力,破除保险资金权益投资阻碍,对保险资金投资意义重大。

  细化险资、社保基金等长周期考核机制

  长周期考核是提升长期资金投资运作稳定性的关键举措之一,在实践中,除了全国社保基金积极践行长周期考核外,年金基金、保险资金等均存在短期考核问题,影响投资稳定性和获取长期投资回报。

  此次《方案》中多次提到拉长中长期资金考核周期机制:例如对国有保险公司经营绩效全面实行三年以上的长周期考核,净资产收益率当年度考核权重不高于30%,三年到五年周期指标权重不低于60%;明确全国社会保障基金五年以上、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投资运营三年以上长周期业绩考核机制;加快出台企(职)业年金基金三年以上长周期业绩考核指导意见。

  多名接受第一财经采访的险资及年金投资人士表达了对长周期考核的欢迎,业内普遍期待长周期业绩考核的进一步实施细则及最终落地效果。“从《方案》来看,我们觉得最利好的就是关于业绩考核的拉长,这可以说也是进一步回应了市场一直以来的呼声。”一名国有养老保险公司投资负责人对记者表示。

  据上述养老保险公司投资负责人称:“目前企业年金计划的考核以‘一年考核加三年合同期考核’居多,五年的考核期基本上没怎么见到过。《方案》在大方向上肯定比原来更偏于长期化。”

  在上述投资负责人看来,年金管理人作为商业机构,要面对利润压力、考核压力等,如果将考核周期拉长,能够减轻考核压力,自然可以让保险资金、年金这样的中长期资金在投资上更加长期化,避免短期压力下的动作走形、追涨杀跌,变为真正的“耐心资本”。而从资本市场角度看,有了大量可以跨越周期的“耐心资本”作为“秤砣”,市场也能更加稳定。

  2024年9月,金融监管总局局长李云泽表示,将扩大保险资金长期投资改革试点,支持其他符合条件的保险机构设立私募证券投资基金,进一步加大对资本市场的投资力度。

  此次《方案》再次提及,提升商业保险资金A股投资比例与稳定性,抓紧推动第二批保险资金长期股票投资试点落地,后续逐步扩大参与机构范围与资金规模。

  据业内人士表示,2024年金融监管总局推动中国人寿、新华保险开展试点,共同发起设立私募证券投资基金,募集保险资金投资资本市场。数据显示,该基金注册资本500亿元,截至去年9月30日,该基金实收股本320.10亿元,主要投向了关系国计民生的重点行业。

  对保险资金以设立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的形式投资资本市场,多家险企投资负责人表示了浓厚兴趣。“我们一直想申请这个试点。”一名大型保险公司高管对第一财经表示,通过这种形式,可以弱化新会计准则下权益资产公允价值波动对利润的冲击,对偿付能力也有正面影响,符合长期投资的理念。

  多措并举破除长期资金入市阻碍

  事实上,近期以来,监管部门多次强调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

  2024年9月2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大力引导中长期资金入市,打通社保、保险、理财等资金入市堵点。随后,中央金融办与证监会联合印发了《关于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的指导意见》。

  2024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深化资本市场投融资综合改革,打通中长期资金入市卡点堵点,增强资本市场制度的包容性和适应性。

  证监会2025年年度工作会议再定调,要以深化投融资综合改革为牵引,进一步打通中长期资金入市卡点堵点,协同推动各类中长期资金建立长周期考核机制,提高权益投资比例,深化公募基金改革。

  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郭雳此前接受第一财经采访时表示,中长期资金在来源上比较稳定,投资期限较长,追求长期稳健的投资收益,能够从资金源头上为金融市场及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活水”,降低资本市场的波动性。当然,资金要能来得了且留得住,关键还是资本市场生态要健康,上市公司质量有保障,可以提供比较稳定可靠的回报。

  此次《方案》还提出,强化分类监管评价约束,优化产品注册机制,引导督促公募基金管理人稳步提高权益类基金的规模和占比;建立基金管理人、基金经理与投资者的利益绑定机制,提升投资者获得感。

  在优化资本市场投资生态方面,引导上市公司加大股份回购力度,落实一年多次分红政策;在参与新股申购、上市公司定增、举牌认定标准方面,给予银行理财、保险资管与公募基金同等政策待遇等。

  上述保险公司投资负责人表示,《方案》双管齐下,从资产需求端与供给端同步发力,一方面,积极引导保险资金长期稳步提高A股投资比例,强化其在资本市场的长期布局;另一方面,推动公募基金管理人优化产品结构,转变投资理念,以更好匹配保险资金的投资需求。同时,鼓励上市公司加大分红力度,提升自身投资价值。

  “这一系列举措,为保险资金深度融入资本市场提供了切实可行的路径,有力促进保险行业与资本市场的协同共进,进一步增强金融市场的稳定性与活力。”上述保险公司投资负责人称。

  明泽投资基金经理陈实表示,《方案》针对性解决了资金入市比例限制、机构考核机制偏短、资本市场生态不完善等中长期资金入市痛点。中长期资金具有专业程度高、稳定性强的特点,其入市有利于提高资本市场流动性和稳定性,增强投资者信心。

  胡继晔表示,随着外部因素冲击减弱,投资者对于资本市场预期将有所回暖,长期资金入市意愿也将随之提高,此时通过完善相关制度打通中长期资金入市堵点,有利于长期资金与资本市场实现“双向奔赴”,解决资本市场中长期资金总量不足、结构不优等问题的同时,也能提升长期资金回报。

  “引导中长期资金入市需要投资端与融资端共同发力,金融领域领导机制顶层设计,各管理部门积极协同落实。”郭雳表示,此次《方案》的落地将为中长期资金入市破除制度性障碍,增强相关主体的激励和资金运用空间,推动“耐心资本”投资规模和比例上的提升。长期来看,我国资本市场投资者结构有望更趋合理,而随着市场内在稳定性的加强和投资者回报的稳步提升,中长期价值投资的理念也将在更大范围内深入人心。

有话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