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市公司市值管理工作中,破净股也是监管层重点关注的一个问题。国务院国资委要求央企“高度重视控股上市公司破净问题,将解决长期破净问题纳入年度重点工作,指导长期破净上市公司制定披露估值提升计划并监督执行。”在证监会发布的《上市公司监管指引第10号——市值管理》中要求,“长期破净公司应当制定上市公司估值提升计划,并经董事会审议后披露。” 一系列政策的出台,旨在引导上市公司正视破净问题,采取有效措施提升自身投资价值。
破净股的投资潜力正受到市场关注。2月18日,银行股逆势走强,国有四大行工商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农业银行再创历史新高,而目前这4家公司还处于破净状态。为便于投资者全面了解破净股的投资机遇,每经资本眼专栏记者对长期破净央国企(注:同花顺数据显示企业属性为夬企国资控股的公司)进行了全面梳理,采访机构人士进行专业解读,以飨读者。
所谓破净,即是股票的市场价格低于每股净资产。而长期破净公司,按照中国证监会发布的《上市公司监管指引第10号——市值管理》中的定义:是指股票连续12个月每个交易日的收盘价均低于其最近一个会计年度经审计的每股归属于公司普通股股东的净资产的上市公司。反映在财务指标上,长期破净公司要求股票连续12个月的市净率(PB)<1。
长期破净,意味着公司资产情况被市场低估,它们或者受宏观经济影响较大,或者因市场情绪、行业周期长等因素无法达到市场预期而破净,并不意味着缺乏价值。
以同花顺iFinD统计的中证官方发布的市净率数据为准,以2024年2月8日-2025年2月14日为统计节点进行模拟测算(2024年2月14日为春节假期,因此统计节点往前递推至春节前的最后一个交易日:即同年2月8日),目前A股央国企上市公司共有484家,在上述时间范围内,每经资本眼专栏记者梳理出符合长期破净条件的公司约有43家,其中包括银行股9家、建筑装饰股9家、钢铁股6家、房地产3家等。
上述43家长期破净公司均是央企国资控股,万亿市值以上的公司共有5家,均为银行股;千亿市值级别的公司共有11家,整体经营相对稳健。同时,每经资本眼专栏记者通过电话采访或翻阅投资者互动平台梳理发现,包括中信银行、中国交建、华侨城A、中油工程和招商港口等在内的十余家公司均表示正在研究制定或将按照管理层相关工作要求制定估值提升计划。而在分红方面,有36家公司在2024年发布有利润分配方案(包括2023年度分红、2024中期分红等),其中有15家发布了两次方案,这里面也不乏高比例分红,比如新钢股份2023年度分红比例占该年度合并报表中归属于上市公司普通股股东净利润的94.80%;大秦铁路2023年度分红比例占该年度合并报表中归属于上市公司普通股股东净利润的58.08%。对于投资者来说,深入了解这些公司的基本面,识别其真正的价值,或许能从中挖掘出更多更大的投资机会。
信达证券近日发布研报指出,对于符合长期破净条件的公司来说,可以关注以下几方面机会:第一是从公司内在价值的角度,关注资产质量好、盈利能力强的公司,尤其是部分传统行业如银行、钢铁等行业的龙头企业和央国企。二是从估值提升计划的角度,关注目标明确、执行力度强、计划切实可行的公司。三是部分破净股仍然具备较强的分红能力,能够给投资者带来稳定的现金回报。
银行业是破净股中的“大户”,此次上榜的9家央企国资控股银行,截至2025年2月14日,市净率最高的是招商银行,为0.92倍;最低的是光大银行,为0.38倍;平均值0.58倍。
但银行业同时也是高股息的代名词,上述9家银行截至2025年2月14日,近12个月的股息率平均值为6.84%,邮储银行最高,达到了7.77%。
分红方面,2024年,除招商银行外,其余8家银行均进行了2023年度分红和2024中期分红,有6家银行的分红比例均在30%(含)以上;其中邮储银行、中信银行还发布有股东回报规划。而招商银行在2024年进行了2023年度分红,分红比例为35.01%。另外,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中信银行和光大银行等六大行,在2024年都有控股股东增持本行股份的相关公告发布。
板块基本面稳健,分红和股息相对可预期,再加上该行业股价在2024年一路高歌猛进,全年涨幅居前,都让市场和投资者对银行股2025年的表现有更高期待。东莞证券研报认为,中长期看,低利率环境中,银行高股息、稳定分红仍是确定性布局方向,险资增配高股息板块趋势或持续增强。
而对于监管层提出的估值提升计划,每经资本眼专栏记者电话采访了上述部分银行,有两家银行相关工作人员表示会有这方面的规划,其中中信银行称,估值提升计划目前公司内部正在研究制定,预计会跟随2024年度报告一起披露。工商银行也在投资者互动平台回复称,我行将认真落实《指引》相关工作要求,制定估值提升计划,以提高公司质量为基础,结合实际情况依法合规运用相关方式,推动我行投资价值合理反映公司质量。
除银行股外,建筑装饰行业在本文梳理的43家长期破净公司中也占据了9家,它们分别是:中国能建、中国核建、中国化学、中国电建、中国建筑、中国交建、中国中铁、中国中冶和中国铁建。截至2025年2月14日,中国能建市净率最高,为0.83倍;中国铁建最低,为0.36倍;平均值0.56倍。
和恒咨询创始人、资本市场市值管理专家徐朝华以建筑类央国企上市公司为例,向每经资本眼专栏记者表示,长期破净原因可以从外部与内部两个方面来分析:外部层面包括经济周期波动、流动性导致的宏观经济压力,以及行业周期低估、叠加政策调控与技术变革冲击带来的产业发展环境波动较大。内部层面包括诸如连续亏损或利润增速放缓,净资产收益率(ROE)低于资金成本等表现导致投资者对上市公司资产创造价值的能力失去信心;以及高负债、现金流紧张、商誉减值等问题导致净资产“虚高”,实际资产价值低于账面价值,公司财务质量不高导致的投资者悲观预期。
而国信证券日前也发布研报称,从市净率角度出发,建筑企业长期破净的原因在于长期资产占比提升、资产质量下降,随着一系列化债政策落地实施,建筑企业相关应收款将有望得到清偿,对应资产质量回升、PB估值修复。
上述9家建筑类央国企上市公司也在通过各种措施来稳定股价、维护公司和股东利益。比如2024年9家公司都进行了2023年度分红,中国交建和中国能建还增加了2024年中期分红。另外,有5家公司发布了股东回报规划。增持股份方面,中国化学、中国建筑、中国能建和中国铁建在2024年均发布过股东增持相关公告。
对于估值提升计划,中国铁建相关工作人员告诉每经资本眼专栏记者,交易所要求在不晚于年报披露日披露,公司也会制定相应的市值管理制度。中国交建工作人员也表示,估值提升计划公司已经在准备,会按照证监会和交易所的要求去做。中国中铁和中国建筑也在投资者互动平台回复称,将按照证监会市值管理指引要求,推进制定估值提升计划。
和恒咨询创始人、资本市场市值管理专家徐朝华也对估值提升计划的制定给出了方案设计:他指出,估值提升计划的核心内容可以遵循“做价值、卖预期”两个具有递进关系的工作维度予以展开。“做价值”包括价值创造、价值塑造、价值经营三个层面;“卖预期”包括赢来耐心资本、赢得投资信任、甚至最终可以赢到投资信仰的预期传播、预期稳定、预期释放三个层面,予以明确目标、策略与计划、事项。
数据显示,在历史上,股市低迷时破净股比例逐渐提升。当牛市来临时,很多破净股也率先被消灭。
1月22日,中央金融办、中国证监会、财政部等六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工作的实施方案》,强调优化投资生态,引导上市公司加大回购力度、落实分红政策,并支持战略投资者参与定增。多家券商认为,中长期资金入市,低估值、高股息建筑央国企有望受益。比如中信建投指出,中长期资金入市有望促进建筑央国企估值修复加快,提升股东长期投资者比例,且考核机制的长期化使得部分高股息建筑央企投资性价比上升,结合央企市值管理持续推进,未来数年建筑央国企估值中枢将持续抬升。
(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投资依据,据此入市,风险自担)
上一篇:事关具身智能,蚂蚁集团回应
有话要说...